2016年第一、二批補貼258億元,新能源乘用車3萬公里門檻應降
2016年第一、二批補貼258億元,新能源乘用車3萬公里門檻應降
來源:中能易電 發布時間:2017-11-30 點擊:270 次
1、2016年補貼資金陸續發放
截至2015年底,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49.7萬輛,銷售約44萬輛,我國已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。中央財政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予以補助,截至2015年底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補助資金334.35億元。
17年9月7日,關于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(補充申請)初步審核情況的公示。公示顯示,企業申請清算資金為320803.5312萬元,應清算補助資金為314263.3萬元,有6540.2312萬元未通過專家組核定。
17年11月28日,工信部公示“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(第二批)初步審核情況”,70家企業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數為57816輛,申請清算資金共計1684109.2萬元,經專家組核定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為57494輛,應清算補助資金1676430.8萬元,按整車企業取整后補助資金為1676435萬元。
相對17年上傳合格證的數量51萬臺,目前補貼數量21.3萬臺達到41%。而補貼資金的257億元應該是相對725億元(個人初步估算,僅為本文分析用)達到36%,相對較低。
2、2016年補貼發放特征
第2批補貼的發放167億中有162億是客車補貼,而乘用車補貼僅5億,專用車補貼4430萬元,說明乘用車補貼拿的太少。
從補貼進度看補貼的3萬公里的限制對乘用車難度太大,導致補貼嚴重拖期。第一批申報時的乘用車占90%以上,這是私人3萬公里的無限制的優勢。但第二批的客車迅速就占據97%的補貼,乘用車的產品不如公交車跑3萬公里的速度快,很吃虧,因此政策制定對乘用車不合理。應該區分使用場景,要求單位用乘用車和公交車一樣的跑路是明顯不合理的,降低乘用車的3萬公里的限制已經是迫在眉睫。
4、主力車企的補貼相對較好
2016年生產的合格證車型數量中有84%的絕大部分是有上牌數據的對應的,而上牌數量有49%是目前發放補貼的。對應的遞進關系也是幅度較大的,說明上牌等管理的較嚴,但也有可能是我們拿到的數據有缺損,畢竟是非官方發布的上牌數據,此處分析僅為參考。
而乘用車中的比亞迪和江淮的補貼獲取能力較強,其他企業的分化差異較大。江淮的合格證生產車型100%上牌,而且已經有80%拿到補貼,應該是運作最規范的。比亞迪也是上牌車型基本87%都拿到補貼。
從分析認為,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才發69億,全年才占新能源補貼27%,且第二批僅占3%。乘用車補貼意義重大,因此不應因此大幅降低17年乘用車補貼,而且應該乘用車的3萬公里的申報門檻降低。
作者:崔東樹
最新動態
- 美麗藍圖已繪就,戮力奮斗正當時!
- 攜手深圳蔚來共創發展機遇
- 康億創公司舉辦充電站場消防安全培訓
- 新春送關懷情暖康億創
- 永葆“創”的勁頭“干”的作風康億
- 組隊充電服務費最低0元
- 安全運營護航雙節/康億創開展中
- 筑牢安全防線康億創在行動
- 加強法律意識夯實廉潔根基
- 康億創與東莞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
- 穿越叢林挑戰自我——2020年
- 康億創成績單出爐啦!2020年,讓我
- 牢記責任強化排查為充電運營服
- 奔跑吧!康億創—2019年員工團
-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一行參觀康
- 新能源補貼政策將迎第8次調整,業界呼
- 哈市電動汽車充電服務費,每度電最高0
- 2016年第一、二批補貼258億元,
- 深圳獎勵純電動巡游出租車,至2020